“拜恩(Roger·Byrne)、科曼(Eddie·Colman)、琼斯(Eddie·Colman)、泰勒(Tommy·Taylor)······”这一个个都是当时英格兰足坛赫赫有名的球场明星,曼联为了发掘培养这一批年轻球员花费了无数的精力与资金,这一批球员的离开无疑也彰显着曼联的另外一个黑暗时代即将到来。
我们都知道在上个世纪的40年代的意大利足坛也有一支像红魔曼联一样“统治联赛”的球队,这支球队就是在当时大名鼎鼎的“都灵神之队”,都灵队不仅连续在40年代包揽意甲联赛冠军,还持续为意大利国家队输送国脚。不过这支无限辉煌的球队却在“苏佩加空难”(Superga air disaster)之后跌入谷底一蹶不振,时至今日都灵队依旧在为当时的那一场灾难买单。
尽管曼联也在慕尼黑空难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但他们和遭受苏佩加空难的都灵队还有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将曼联这一切辉煌塑造起来的功勋主教练巴斯比(Matt·Busby)在此次灾难中获救。正是巴斯比的获救让本来已经陷入绝望的红魔球迷重新看到了一丝光明,他们知道,只要有巴斯比,红魔就还有重新崛起的希望。本篇文章小编就由慕尼黑空难开始,为大家详细解析红魔曼联是如何走出困境重返巅峰。
老天还是仁慈的,他没有将红魔曼联崛起的最后一个人物一并带走,巴斯比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巅峰曼联就这样在一场空难中损失殆尽不禁悲痛万分,本来就已经身负重伤的他多次在医院中因为过度悲痛昏死过去,当时医院的医生对于这位红魔功勋主帅康复状态并不乐观,甚至有不少极端的媒体已经在报纸上刊登了巴斯比“时日不多”的新闻。
幸运的是,最后巴斯比还是战胜了伤病,在长达三个多月的疗养之后他成功出院回到了自己在球队的岗位上。当时曼联全队都处于非常低迷的状态:球队主力尽损、主教练生死不明、新赛季开赛在即······种种消极的因素让这支刚刚重返辉煌的曼彻斯特球队仿佛再一次走到了绝境之中。
此时的巴斯比已经从失去爱徒的悲痛中走了出来,他深知红魔的主力虽然几乎全部离去,但凭借着优良的青训系统以及替补球员稳定的实力,如今的红魔并没有完全退出争冠的行列,他们依旧是当时英格兰足坛平均实力最强的球队之一,如今最重要的便是稳住球员的心态转而让他们重获信心。
巴斯比在回到球队的第1天便召集所有球员展开了一场大会,大会上的巴斯比鼓励球员们忘记之前所遭遇的悲痛,巴斯比强调:每一位球员必须建立对于自己能力的充分信任,他们团结起来形成的力量不会落于这个国家的任何一支球队,他们一定可以带着离去队友的信念在即将到来的新赛季继续昂首前进。
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信念,曼联在慕尼黑空难之后的首个英甲赛季(1958-1959赛季)出人意料的拿到了英甲联赛的亚军,那一个赛季红魔的阵容几乎全部由一些以前的替补球员和刚刚从青年队提拔上来的年轻球员所组成,尽管这批球员没有什么征战顶级联赛的经历,但凭借着巴斯比完美的指挥以及球员们不服输的拼劲,最后这支“残军”仅仅惜败于狼队拿到了英甲亚军。
这样的成绩对于刚刚从灾难之中走出的红魔曼联来讲无疑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俱乐部上下对于球队的崛起似乎充满了信心,但这时理智的巴斯比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得意忘形,他深知俱乐部之所以能在慕尼黑空难之后的首个赛季便取得如此的优异成绩很大一部分程度来自于他们阵容人员变化的巨大性,其他联赛的球队还没有完全摸清曼联的进攻打法,正是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才得以“插空夺亚”。如果想要真正意义上稳定在第一集团,就必须继续从青训营中发掘潜力球员。
尽管慕尼黑空难夺去了绝大部分曼联主力球员的生命,但还是有几位球员主教练巴斯比一样得以逃生,这些幸存者就包括了博比·查尔顿(Bobby·Charlton)、维奥莱特(Dennis·Viollet)、格雷格以及比尔·福尔克斯。
这几位球员在慕尼黑空难发生前并没有完全成为曼联的主力成员,不过空难事故发生后,当时尚且没有什么比赛经验的他们只能作为红魔的主力成员参加联赛。曼联在慕尼黑空难之后的第二个赛季(1959-1960赛季)仅仅只拿到了第七名,不过让人惊讶的是,以维奥莱特、查尔顿为首的锋线在那个赛季的表现震惊了整个英格兰足坛,他们联手帮助红魔曼联打入了102个入球,如果不是后防线成员经验不足导致丢球太多,或许曼联的成绩可以更进一步。
丹尼斯·劳(Denis·Law)来自于英国的苏格兰,在场上的位置是前锋,这位苏格兰传奇球星在来到曼联之前效力于意甲联赛的都灵足球俱乐部。那时候都灵队的纸面实力远远比不上之前威震一方的“都灵神之队”,丹尼斯·劳在效力都灵的1961-1962赛季仅仅只帮助球队拿到了第7名的成绩,心高气傲的他不愿意再在这样一直落寞豪门中蹉跎,于是他在意大利效力了一个赛季之后便决定返回英格兰。
当时的巴斯比正在竭力寻找一位锋线上进球效率稳定的前锋球员,这位曼联传奇主帅一眼就相中了丹尼斯·劳,不过考虑到后者曾经效力过曼联的同城死敌曼城(丹尼斯·劳曾在1959-1961年效力于蓝月亮曼城),所以这项引援操作一开始受到了包括球员在内的一大批人的强烈反对。就当此事争议不下之时,巴斯比再一次展现了作为一个伟大决断者的坚定性以及理智性,他深刻意识到在那个球员流通加速、金元足球威力初显的60年代想要引进一位世界级前锋的困难性,此时即便受到不少反对但他依旧顶着巨大压力以打破英甲联赛转会费记录的11.5万英镑将丹尼斯·劳带到了老特拉福德。
事实证明,巴斯比重金招揽丹尼斯·劳的决定无比正确,这位苏格兰前锋在来到曼联的首个赛季便牢牢占据首发位置,最终他也凭借着自己完美的发挥帮助球队在1962-1963赛季成功打入足总杯决赛,在决赛中丹尼斯·劳也打入了一记漂亮的进球帮助球队在局势劣势的情况下3:1击败莱切斯特城捧得冠军。
乔治·贝斯特(George·Best)出生于英国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他是地地道道的曼联青训营成员,1963年正式升入曼联一线赛季足总杯夺冠历程中便已经可以看到贝斯特眼花缭乱的控球技艺。
凭借着足总杯夺冠之后的高昂士气,曼联继续向联赛冠军发动冲击,不过由于在曼联面对利物浦的主客场两回合中全部落败,红魔最终仅仅以4分的微弱差距输给红军屈居1963-1964赛季的英甲亚军。尽管没能最终在联赛中夺冠,但以贝斯特为首的一批年轻球员在一线队中的表现已经足够让人感到惊艳,贝斯特亮相一线场比赛),日后的所有赛季他几乎都能保持赛季进球上双的优良状态。
凭借着处子赛季的优良表现,贝斯特在进入一线队的第二个赛季彻底成为了球员的稳定主力,他和之前的丹尼斯·劳以及查尔顿所组成的锋线三叉戟在联赛中所向披靡无人可挡,最终他们也帮助球队成功在1964-1965赛季成功拿到慕尼黑空难之后的首个联赛冠军。风头正盛的贝斯特也和丹尼斯·劳以及查尔顿被曼联球迷尊称为“神圣三杰”,时至今日,神圣三杰的雕像依旧伫立在老特拉福德之外。
1964-1965赛季,此时距离慕尼黑空难已经过去了将近7年的时间,红魔曼联终于在巴斯比的带领下完成了俱乐部重建工作,此时俱乐部队中一批年轻有为的优秀球员逐渐成长起来,而以丹尼斯·劳为首的“外来球员”也能为球队整体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的红魔正以全新的姿态重新来到了英格兰足坛的顶峰。
尽管英格兰被公认为现代足球体系的发源地,不过他们的俱乐部却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严重落伍,当时西甲的皇马与葡超的本菲卡等球队是欧洲足坛的巨无霸球队,英格兰球队在面对上这些豪门俱乐部时往往都是惨淡败北,这种尴尬情况直到红魔曼联的出现才算完全结束。
在1964-1965赛季中,红魔曼联凭借着“神圣三杰”堪称现象级的发挥力压利兹联再次拿到英甲冠军,不过让球迷们欣喜的还是他们在洲际赛场上的神勇发挥。由于英格兰球队在那个年代始终在洲际赛场上竞争力薄弱,不少英格兰俱乐部对于欧洲赛场其他联赛的豪门俱乐部产生了深深的畏惧感,曼联首次参加那个赛季的欧洲博览会杯时就被不少球迷媒体所看衰,几乎没有人会相信以年轻球员为主要基调的曼联可以在高手云集的欧洲博览会杯上取得佳绩。
“年轻就是力量”,这句话无论放在什么时候、无论放在什么领域都是无比适用的,在1964-1965赛季的欧洲博览会杯中,平均年龄最低的曼联一路披荆斩棘进入了杯赛半决赛,尽管最后他们还是在半决赛中输球遗憾错失进入决赛的机会,但那一届赛事的曼联的依旧成为了全欧洲媒体的关注对象,其中为曼联多次在关键赛事进球的丹尼斯·劳还拿到了那一年的欧洲足球先生。红魔曼联自此正式在欧洲足坛扬名,越来越多的外国媒体开始关注起这支来自英格兰的“红衣军团”。
如果要选择一个英格兰球队在欧洲赛场上真正意义上的扬名之战,很大一部分球迷都会选择1965-1966赛季欧洲冠军杯(欧冠前身,此篇文章我们暂以欧冠称呼)¼决赛曼联5:1血洗葡超豪门本菲卡的比赛。那一年的曼联刚刚经历了夺冠的喜悦,俱乐部上下都可谓是士气高涨,球员们正鼓足马力想要在即将到来的欧洲冠军杯中帮助英格兰球队夺取辉煌。
在那一个赛季欧洲冠军杯的初赛中,红魔曼联两回合以9:2的悬殊比分(客场3:2,主场6:0)碾压芬兰球队HJK赫尔辛基进入第一轮;随后他们又以两回合5:1的比分(客场2:0,主场3:1)战胜东德豪门法兰克福维多利亚继续前进。这4场比赛让红魔曼联在国内名声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任何一支英格兰的球队能够在洲际赛场上打出如此荡气回肠的悬殊比分。
就当红魔曼联的球迷欢欣鼓舞准备看着球队继续前进之时,曼联在四分之一决赛中抽到了来自葡萄牙的超级豪门本菲卡,本菲卡可是能在1960-1962两个赛季连续卫冕欧洲冠军杯的绝对巨无霸,因此不少球迷对于曼联在此次欧洲冠军杯的前景都感到悲观,红魔曼联首次欧洲冠军杯之旅似乎到此就要画上一个句号了。
事实证明,巴斯比的球队再一次为全世界球迷创造了一个不可能被复制的“奇迹”,他们在面对本菲卡的两回合丝毫未露惧色,在老特拉福德他们以3:2的比分击败本菲卡占据晋级先机;而在客场他们居然以5:1的巨大分差“屠杀”了本菲卡!这样的战绩让当时的所有媒体都感到不可思议,没有人能够相信这样一支欧冠新军可以在面对老牌强队本菲卡时展现出如此强大的平均实力。尽管曼联最终在后面的欧冠半决赛中两回合1:2惜败给了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游击队,但那个赛季的曼联以及足以让所有球迷所自傲,英格兰球队正是在此时期全面开始对于欧冠冠军发动冲击。
1966-1967赛季,曼联再一次拿到了英甲联赛的冠军,他们也时隔两个赛季又一次进入到了欧洲冠军杯,此时的曼联阵容磨合度已经趋近完美,加上俱乐部再一次迎来了一批年轻球员的加盟,可以说,此次曼联的欧冠之旅承载了整个英格兰足坛的希望,无数的球迷都希望这支在慕尼黑空难之后浴血重生的豪门球队能够为英格兰带回第一个欧冠冠军。
那一个赛季的欧足联颁布了历史上首个“客场进球有利”的足球规则(仅限于第一轮使用,第二轮开始依旧使用加时赛决胜负),这项足球规则对于那个赛季的红魔曼联来讲实在没有什么意义,他们在那个赛季的第一轮中主客场两回合4:0(主场4:0,客场0:0)战胜马耳他豪门希伯尼安斯;随后又在第二轮中2:1(客场0:0,主场2:1)险胜南斯拉夫球队萨拉热窝;在四分之一决赛中则是再一次以2:1的总比分(主场2:0,客场0:1)战胜了来自波兰的扎布热戈尼克;在半决赛中他们更是以4:3(主场1:0,客场3:3)的总比分强势击败此前已经6夺欧冠冠军的银河巨舰皇家马德里。
1966-1967赛季,曼联花费笔不菲的转会费从蓝军切尔西引入了当时的英格兰国门斯特普尼(Alex·Stepney),我们可以认为斯特普尼的加盟构筑了曼联铁血防线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决赛面对老对手本菲卡的关键战役中,本菲卡以尤西比奥(Eusebio)为首的超强锋线多次曼联的后防线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其中黑豹尤西比奥一人就在那场比赛获得了2~3个绝佳的单刀良机,不过凭借着斯特普尼在门线上堪称逆天的精彩发挥,最终曼联队成功在常规时间1:1逼平了强大的本菲卡。
很明显,本菲卡绝对不愿意在攻势如此占优的情况下输掉比赛,他们在加时赛中连续调兵遣将阵线大幅度上压,曼联队正是在对方的高强度逼抢下多次丢掉了关键球权,其中两位中卫多次出现致命的传球失误,不过普拉蒂尼没有让任何一个失误演变成丢球。而在本菲卡连续投入重兵对曼联的后防发动冲击时,曼联队的“神圣三杰”在此时开始利用本菲卡身后巨大的空间发动反击,最后凭借着乔治·贝斯特、博比·查尔顿以及基德的各入一球,红魔曼联成功在温布利球场赢得了以及曼联队史乃至英格兰足球历史上首座欧冠冠军。
曼联此次欧冠问鼎可谓是掀开了欧洲足球崭新的一面,这一个冠军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绝对不仅仅只对于曼联这一家俱乐部,当时许多英格兰足坛的豪门球队都因为曼联在欧冠中的神勇发挥重新开始对于洲际赛事重视起来,英格兰俱乐部正是在这一时期走上了快速崛起的发展道路。在不久后,他们更是在1976-1982中的6个赛季中全部包揽欧冠冠军(利物浦三次、诺丁汉森林两次、阿斯顿维拉一次),欧冠中的英格兰时代就此展开。
相比于其他英格兰球队在此期间的快速发展,为英格兰足坛掀开荣誉的曼联却出人意料的开始走上了下滑的道路,在1968-1969赛季,身为欧冠冠军的曼联居然最终只在联赛中排名第十一,惨淡的战绩让本来无比兴奋的红魔球迷感到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对于巴斯比的种种质疑第一次出现在了媒体的报道口径之中。1969年,考虑到自身的身体状况不佳,巴斯比正式官方宣布引退,强盛一时的巴斯比时代就此结束。
巴斯比引退之后,关于他继任者的问题困扰了红魔曼联管理层很长一段时间,不过从最后的结局来看,曼联对于巴斯比的几位继任者的挑选都只能用失败来形容,连续在60年代创造辉煌的曼联最终再次陷入了落寞之中:此时的曼联阵容老化程度越来越严重;而曾经培养出许多巨星的曼联青训系统在这一期间也失去了往日的神采。
更换几任主教练都没有取得想象成果的曼联管理层感到非常的焦急,而偏偏在此时又传出了查尔顿要在赛季结束之后退役的消息;而此时的贝斯特又因为不务正业已经开始不受重用。正是在这样内忧外患的情景之下,曼彻斯特联的战绩连续几个赛季都出现了持续下滑的情况,红魔的又一个黑暗时代就此到来。在下篇文章中小编将从巴斯比离任入手,为大家详细解析红魔曼联是如何在“后巴斯比时代”苦苦挣扎并且最终走出困境重获辉煌。